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早的临床表现

2023-12-14 13:4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开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血栓的过度形成,之后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会导致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称为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的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它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的出血倾向,这2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的临床表现,而且它的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出现DIC的时候,凝血和纤溶哪一种处于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临床表现的特征。

如果以凝血为主,可以表现为血栓栓塞性DIC,如果是以纤溶为主,可以发展为急性消耗性的出血,也可以在上述之间呈现一种广谱的、涉及不同类型的DIC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出血:表现为多部位的出血,常常预示着急性的DIC,比如皮肤的紫癜、一般穿刺部位的渗血等。另外,就是在手术中或者术后伤口部位不断的渗血;

2、血栓栓塞:由于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血栓,会引起各种器官微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起缺血和坏死,比如手指和足趾的坏疽等;

3、休克:DIC基础疾病和DIC疾病本身,也可以诱发休克;

4、各种器官的功能受损:比如引起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

分享:

5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4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