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律失常

2020-02-18 15:20阅读:

手机浏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律失常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呼吸道疾病,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并对机体多器官造成伤害,在人群中发病率为2%~4%。有研究表明[1],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夜间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定义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类型
  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983年Guilleminault等[2]首次报道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房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后大量的研究表明房颤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密切相关。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不仅促使房颤的发生、发展,还对房颤的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Sauer等[3]研究表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是房颤肺静脉隔离术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相比,未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房颤患者肺静脉分离术后急性肺静脉重新连接率后复发率显著增高。
  缓慢型心律失常;在上世纪80年代临床报道,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中比在同龄健康受试者中更常见,其发生率大约在5%~50%之间[4]。Simanti-rakis等[5]以中至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可插入环路记录仪,观察其长期(16个月)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之前,47%的患者大多于夜间出现严重的夜间缓慢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和长期停搏)。在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8周后,缓慢型心律失常发作的总数趋于减少,而在随访的半年期间,则没有记录到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
  3、可能机制
  长期在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儿茶酚胺增加的条件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进了心率变异,从而促进了心律失常的发生;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睡眠时,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和动脉血氧含量不足之间不协调从而引起心肌的短暂缺血,使心肌异位兴奋点的阈值降低,有可能促进室性早搏的发生;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期间的低氧状态直接损害窦房结功能,使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中由于呼吸变得深快使胸廓扩张,牵拉心房或心室,通过机械电反馈机制进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6]。
  4、治疗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反复的呼吸暂停产生间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是其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这也提示我们治疗上应以改善通气,解除上述病理改变,从而减少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
  1、一般治疗:减肥治疗;体位训练侧位睡眠,抬高床头;戒烟酒,避免用镇静剂;
  2、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非特异性抗炎药喷鼻;
  3、器械治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可增加FRC,减低上气道阻力,增加上气道张力,防止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有效地改善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改善症状。其它的器械治疗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自动调压智能化呼吸机治疗(Auto-CPAP);口腔矫治器(OA)治疗。
  手术治疗:鼻腔手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激光辅助咽成形术;低温射频消融咽成形术;正颌手术。

分享:

26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9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