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即晚期?注意身上这5个胃癌征兆,发现越早越容易治

发布时间: 2025-07-01来源:有来医生

陈大哥,56岁,因为吃饭吞咽时有明显的阻挡感来医院检查,但在胃肠外科又查不出具体原因,于是转到肿瘤内科进一步检查。

体格检查没有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贲门胃底部位占位性病变,可见不规则隆起,表面溃烂,覆盖血痂,组织脆,易出血。CT检查提示胃底壁增厚,轻度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与胰尾分界不清。胃镜取样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中低分化腺癌,确诊为胃癌

医生与陈大哥沟通后,建议先进行辅助化疗,再评估是否可以手术切除,陈大哥同意后,医生给予2个周期的化疗方案,但进食吞咽的阻挡感没有改善。

复查后显示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再次与陈大哥和家属沟通病情后,增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VEGFR2阳性,PD-L1高表达,提示对于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后续改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CT,结果显示胃部肿瘤明显退缩,治疗明显有效,目前已维持治疗超过1年,肿瘤持续缩小,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医生提醒,胃癌的常见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的化疗,目的是使不可切除的肿瘤变为可切除的肿瘤,提高手术的切除率,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辅助化疗用于手术之后的治疗,而姑息化疗主要是为了缓解肿瘤导致的临床症状。

由于胃癌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很多人感觉不适时才来医院检查,一发现就已经到达了中晚期,非常不利于后续的治疗和维持,也很难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

6.jpg

胃是我们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食物的储存、初步消化以及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它连接食管和小肠,是人体能量来源的第一道“加工车间”。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细胞会不断更新,但如果受到长期刺激,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遗传因素等影响,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异常增殖,最终发展为癌症。

胃癌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浅表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早期癌→进展期癌,每一步都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更久。

但在我国,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认为是普通胃病;二是公众对胃癌筛查意识薄弱,很多人从未做过胃镜检查。

而一旦到了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大,手术切除率低,还要面临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干预,费用高、副作用大、预后也不理想。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别等到出现明显消瘦、呕血、黑便才来看病,那时往往已经太晚了。

 一 

这5个变化,要警惕胃癌早期

01 腹痛的变化

普通的胃病虽然也会导致胃疼,但一般都有规律,大多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出现,主要为阵发性隐痛或钝痛,口服胃药一般都能快速得到缓解。

如胃溃疡可表现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慢性胃炎则可见饥饿痛,在空腹半小时至2小时后表现出胃绞痛、反酸等症状。这些胃痛在正确用药后,一般很快就能缓解消失。

胃癌引起的胃痛通常没有规律,多为不定时发作,与饮食没有明显关系,多呈持续性上腹部隐痛,疼痛变得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甚至夜间也会发作,而且般服用胃药也不能够明显缓解。

所以,一旦发现腹痛性质发生了变化,或者持续时间比以前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4.png

02 胃部其他症状的变化

常见的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症状包括反酸、嗳气、烧心、腹胀、消化不良等等,虽然也会让人很难受,但一般尚可忍受,而且很快会自行消失,或者在对症用药后消失

比如反酸、烧心等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症状,使用抑酸药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后,一般就能感到症状缓解了。如果是胃动力不足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在使用促动力药,比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也会感觉好受很多。

但如果是胃癌引起的症状,用药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缓解,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吃一点就饱、腹部包块、呕血、便血等更加严重的症状。

3.png

03 呼吸和睡眠变化

有些胃癌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或者腹腔积液。

腹部包块过大,或者腹腔积液过多,就会使腹压增加,膈肌抬高,压迫肺部,导致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尤其在夜间平卧时更明显。

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之前睡眠质量还不错,但突然出现失眠、易醒、多梦等情况,使用助眠药物或工具也没有明显效果,这可能是由于胃癌侵犯膈肌、纵隔淋巴结,刺激迷走神经。

2.png

04 体温的变化

发热并不罕见,不管是普通的感冒、肺炎、尿道炎等感染引起的炎症,还是受惊、疲倦、压力过大等外界刺激,都有可能造成发热,但一般在消除感染或休息后,很快就会退热

但有些人会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表现为低热(37℃~38℃之间),白天好转,晚上升高,自行退烧后又反复发作。

这通常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源,或者合并感染所致。胃癌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往往提示病情进展。

当然,这也可能见于结核、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灶等,需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和胃镜综合判断。

05 体重的变化

正常人体一般在春夏季体重减轻,秋冬季体重增加,这与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有关。也有些人在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或大病后体重减轻,这是由于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

但如果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即使饮食正常,也没有刻意节食,却依然感觉食欲下降、身体虚弱、肌肉减少,就要当心是否与胃癌有关了。

这是因为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同时干扰正常的代谢调节机制,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是胃癌进展阶段非常明确且危险的征兆。

 二 

这4类高危人群,建议去做胃镜检查

01 高龄人群

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每1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

02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堪称“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接近80%的胃癌患者均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感染者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且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03 家族病史

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病史的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病,建议缩短检查间隔时间。

04 慢性胃病患者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患者,建议每1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复查。

 三 

护胃防癌,先要“管住嘴”

01 餐桌上的“防癌密码”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胃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胃部负担,预防胃癌和其他胃病。

吃软不吃硬:米粥、面条比煎饼、锅巴、炸糕更养胃。

吃温不吃烫:60℃以上食物会烫伤食道黏膜和胃黏膜。

吃鲜不吃腌:咸菜、咸鱼、腌肉、腊肉中都含亚硝酸盐,会损伤胃黏膜。

三餐定时定量:暴饮暴食伤胃,避免长时间空腹,晚餐少吃早吃。

02 伤胃习惯黑名单

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饮料中的酒精,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损伤。

熬夜:胃黏膜受损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熬夜会打断修复,加重损伤,造成胃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

滥用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刺激胃黏膜,长期使用可造成胃溃疡,不能随意滥用,尤其胃病患者要慎用。

03 胃喜欢的三个动作

揉腹操:饭后半小时,双手交叠顺时针揉腹100圈,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收腹呼吸:饭后靠墙站立,后脑勺、肩胛骨贴墙,收腹深呼吸5分钟,防止胃下垂。

按摩养胃穴:中脘、神阙、足三里、胃俞、内关等穴位每天揉按3分钟,有助于护胃养胃。

1.png

上一篇:大便次数与长寿有关!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下一篇:医生下班后不接受咨询,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你站哪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