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6-10来源:有来医生
刘大爷,61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大概在150/100mmHg,吃药也不太规律。昨日早上洗澡后,突然和家属说感觉自己左侧手麻,同时出现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走路不稳等症状。
休息1天后未见好转,刘大爷自述新增了头晕、双手麻木、饮水呛咳等症状,但未发生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为了查明原因,由家属陪同前往医院就诊检查。
医生对刘大爷进行常规查体,发现其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无眼震、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略低,血常规检查也未见异常。
为了明确病因,医生为刘大爷完善了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右侧额叶可见点片状低密度影,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同时双侧脑外间隙增宽,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医生与刘大爷和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后,建议住院治疗,获得同意后进一步检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不光滑伴多发斑块,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局部狭窄(狭窄率<50%),增加诊断颈动脉硬化。
随后医生根据病情,为刘大爷进行综合药物治疗,应用丁苯酞促进侧支循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脑缺血发作;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强化降脂,稳定动脉斑块。
用药7天后,刘大爷表示症状明显减轻;用药14天后,症状基本消失,血压、肌力等指标均已达到出院要求,予以出院疗养,1个月后门诊复查。
医生提醒,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梗死的类型,刘大爷出现症状之后未立即前往医院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机会,不过好在病情较轻,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之后得到好转,未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生活中需要警惕不明原因的手脚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这些手脚症状不是甩甩就好了,尤其中老年人群,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各指标的异常,规范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手麻,顾名思义就是手指或手掌部位出现麻木、刺痛、过电感等不适。这种感觉很多人都经历过,比如睡姿不对、坐久了压到手臂,感觉甩甩就好了。
但如果经常发生,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反复出现,那就要警惕了。
手麻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局部压迫造成的暂时性神经受阻,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玩手机、开车等导致手腕、颈部神经被压。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全身性疾病也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到手部的感觉,比如脑梗、糖尿病、颈椎病等。
中医讲究“手足相连,经络通脏腑”。现代医学也证实,手部神经与大脑、心脏、脊柱等多个器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手麻不仅是局部的问题,更可能是身体内部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如果出现一侧手麻持续不缓解、伴有语言障碍、视力模糊、走路不稳等症状,更要高度警惕脑血管疾病的可能。
所以,别再把“手麻”当成小毛病,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一
频繁手麻,隐藏着5种大病
01 脑梗
脑梗引起的手麻往往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右侧或左侧的手臂、手掌侧面、手指一起麻木的时候。
这是因为大脑某一区域受损,影响了该部位支配的身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如果血栓出现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容易影响到手部的感觉和动作。
除了手麻,还要警惕突然的面部歪斜、口齿不清、头晕、视力下降、走路不稳、意识模糊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脑梗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密切相关,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02 心梗
心梗虽然主要是心脏问题,但它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手臂、手掌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尤其是在发作初期。
这是因为心脏和左臂共享同一组脊髓神经,当心脏缺血时,大脑可能会误判为手臂不适,从而出现“牵涉痛”现象。
除了手麻,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出汗、恶心、气短等症状。心梗发生时,如果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非常高。
这类手麻多见于中年男性、吸烟者、肥胖人群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
心梗导致疼痛的常见部位
03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双手、双脚对称性麻木、刺痛、烧灼感,通常从手指或脚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这是由于高血糖损害了末梢神经,使其传导功能下降,出现异常感觉。这种手麻常常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除了手麻,还可能出现手脚冰凉、出汗减少、伤口愈合慢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忽视血糖管理,不仅会引发神经病变,还可能并发眼病、肾病、足病,严重时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04 颈椎病
颈椎病压迫神经根时,会引起一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酸胀感,通常沿着颈肩部向下传至手臂、手指,尤其是拇指、食指、中指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或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根,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异常。
除了手麻,还可能伴有颈部僵硬、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长时间低头工作、玩手机更容易诱发。
这类手麻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比较常见,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
05 末梢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麻木、刺痛、蚁走感,以双脚、双手的症状为主。
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维生素B族缺乏、酒精中毒、重金属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这种手麻往往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肌肉萎缩、运动障碍。
除了手麻,还可出现手脚无力、触觉减退、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
缓解手麻,试试这样做
01 避免盲目低脂饮食
很多人为了减肥或者控制血脂,选择极端的低脂饮食,每天的饭菜里看不见油水,荤菜更是一点都不吃。
殊不知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深海鱼、坚果等,反而是有助于维持神经和血管健康的。
人体细胞膜就是由磷脂组成主要结构,如果一味盲目低脂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神经细胞表面结构缺损,进而影响神经传导功能,诱发或加重手麻症状。
02 避免久坐,定期运动
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四肢末梢,也就是手和脚,更容易出现麻木感。
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做做拉伸或散步。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15分钟以上,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适当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心脑血管的弹性,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03 特殊人群注意补钙
部分人因缺钙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也会出现手麻、抽筋、肌肉跳动等症状。尤其是女性孕期、更年期后、老年人、素食者等群体,应注意科学补钙。
可以通过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等摄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
04 勤练手指操
每天坚持做【石头剪刀布】手指操,有助于促进手指和手掌的血液循环,还能够刺激大脑皮层,提升神经反应能力,延缓大脑衰老。
方法:
布锤交换:一只手五指张开,另一只手握拳,然后交替进行。
锤剪交换:一只手作出剪刀状,另一只手握拳,然后交替进行。
布剪交换:一只手作出剪刀状,另一只手五指张开,然后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