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是转基因吗?

2018-04-18 09:25阅读:

手机浏览

  问:现在的杂粮是转基因吗?

  总算有人问到转基因啦,一直有人对转基因这事儿耿耿于怀,今天就来聊聊转基因食品。

  人总是对未知或陌生事物报以戒备心理——凡事小心总没坏处,这是一种正常的保护反应。

  像于大夫小时候,也没见过紫薯,没吃过颜色各异的水果玉米,没吃过圣女果、千禧,更是近些年才吃到“非常甜”的丑橘“不知火”等……面对没见过的食物,人们的反应一般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吃吗?”,另一种是“好吃吗?”前者就是那些曾经“不敢吃螃蟹”的人,后者就是“真·吃货”。

  说回正题。首先,我们需要从逻辑上先明确,人类为什么要开发出转基因这项技术,难道是为了毒害自己?那直接添加什么重金属、毒药、放射性物质、致癌污染物不就完事儿了,还费这劲干嘛……想想都不可能。

  实际上科学家在农作物上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主要目的就是一个:增产!既不是让食物更好吃,也不是让食物看起来更奇怪(当然食物个头变大也是增长的方法之一,产量=单个食物重量X产出食物数量)

  其实这种探索一直在进行,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杂交技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袁隆平的壮举——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乃至这个世界上多少曾经吃不饱的人啊(然而杂交水稻不好吃哦)。

  人类在驯化各种动植物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进行了“杂交育种选种”的过程,所以我们的食物才如此丰富。

  再说一个也用了几十年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就是把一些植物种子搭载航天器,在宇宙的高辐射、失重等极端环境下促使其变异,当返回地面时种植,选择变异得有利于食用方向的品种进行定向培养,比如个头更大啊,味道更好啊之类的。

  前边两种技术,还算是大部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实现“定向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比它们更“精准”了:直接在基因层面,把一个已有物种的“优势基因”提取出来,插入目标物种的基因信息中去,让目标物种快速获得优势基因对应的属性,省去慢慢杂交或变异再选育过程,直接定向“制作”新物种,可谓逆天的技术。比如对于粮食或经济作物,要保证产量稳定甚至提高,就要面对干旱、杂草竞争、虫害和大风吹倒等自然挑战,减产风险很大。而大规模种植情况下,也不可能像浇花那样浇水,不可能精确的拔掉杂草,虫子天敌捕食效果也有限,喷洒农药还怕残留,也不能在田野里安装挡风墙……所以只好提高作物自身的抗干旱、抗除草剂、抗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了。

  举个例子。

  种植大豆时,为了控制杂草,需要喷洒除草剂。但是,除草剂一般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大豆本身也是草的一种嘛。杂草被除干净了,大豆也所剩无几。

  怎么办?

  生物学家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把细菌中的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大豆的基因组内,大豆就能够获得抗除草剂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人为改变某种生物的基因组,来为人类所用,得到的食物,就是转基因食品。

  说说现状。

  目前,能在我国合法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植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两种(番木瓜就是我们平常吃的木瓜),而可以进口过来用作食品加工原料的转基因植物则包括了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 4 种。

  所以,在超市中,目前只有番木瓜,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这 5 种食物,以及它们的加工制品,才有可能是转基因的。其他都不是,比如,水果玉米、小粒花生,紫薯、紫米、紫甘蓝、彩椒、小番茄之类,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另外,不得不提经济学因素。

  除了番木瓜以外,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这几种作物,都不是直接拿原形态食物给人食用的,说白了都是“原材料”:大豆和油菜(不是叶类蔬菜那个油菜)用来榨油,玉米用来饲养禽畜,甜菜用来提取蔗糖等,只有这种“大宗作物”的规模利润,才足以支撑研发转基因的高昂资金投入啊!

  假如仅为了好吃而用转基因技术去研发“圣女果”,那还不知道几百年才能收回成本呢……

  至于转基因到底安全性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心态,如果你觉得不放心,完全可以不去选择嘛。就目前的研究证据,国际上还没有明确认为转基因食物对人有害,至于以后会怎样,我也不乱猜。

  说回杂粮。

  杂粮之所以被称为“杂”,就是产量或口感替代不了“主粮”的地位,但人家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哦。这其中关系,类比一下,就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数加一起也没汉族人多,但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的存在呀!

  综上,为什么有人会怀疑杂粮是转基因呢?其实还是因为太不熟悉了,主食吃惯了稻米和小麦粉,对杂粮这种“生疏”的食物类别,表现出“保护性”的反应罢了。

  换位思考下,欧洲人主食,主要吃土豆和麦类。假如我们去欧洲生活时候,带去了一些“紫米”,某些欧洲人或许也会觉得:这奇怪的米粒儿,会不会是转基因呢?

  玉米、辣椒、西红柿、土豆、红薯、南瓜等都原产美洲,都是舶来品,也是明朝前后才传入中国的,估计那会儿中国人,见到这些奇奇怪怪的食物,第一反应可能也是“这都是什么鬼!”

分享:

31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0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